10月28日,新华社受权发布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。
专家认为,建议明确了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,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,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。其中,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、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、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等政策亮点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。
● 本报记者 彭扬 连润 熊彦莎
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
建议提出,建设强大国内市场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。
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表示,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,建议提出了更具系统性和操作性的战略部署,特别强调消费提质扩容、投资结构优化与统一大市场制度建设三大支柱协同推进。
在大力提振消费方面,建议提出,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,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。
庞溟认为,这表明消费不再仅停留于“刺激”层面,而是将就业、收入、预期三者统筹,辅以财政支出结构调整,提升消费能力与意愿。“从‘人’的角度出发的政策设计,标志着内需驱动逻辑从短期刺激向长期培育转变。”他说。
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,建议提出,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流动趋势,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,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全面发展投资。
“长期以来投资更多聚焦于物,例如基础设施等方面,但未来会加大力度‘投资于人’,在教育、健康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新的投资。”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。
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
建议提出,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。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,加强财政、货币政策协同,发挥好产业、价格、就业、消费、投资、贸易、区域、环保、监管等政策作用,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、消费拉动、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。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,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,持续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预期。
关于财政政策,建议提出,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,增强财政可持续性。
“‘十五五’时期,要加强预算统筹,提高财政可持续性。其中包括规范税收优惠,保持合理宏观税负,促进财政经济正向良性循环;深化零基预算,统一预算分配权,将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。”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白彦锋说。
关于货币政策,建议提出,完善中央银行制度,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,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。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,近年来,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数轮工具创新与机制改革,整体呈现数量框架向价格框架转型等特征。预计未来五年,央行将继续深化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改革,并优化和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。
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,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核心环节。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、主任曾刚认为,要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,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,破除利率传导中的体制机制障碍,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、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,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。
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
建议提出,积极扩大自主开放。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,扩大单边开放领域和区域。
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表示,“十五五”时期,我国扩大开放将以服务业为重点,扩大电信、医疗等领域试点,同时通过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、海南自贸港建设等,打造开放高地,形成更为立体的布局。
建议提出,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。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,落实好“准入又准营”,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,促进外资境内再投资。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,“十五五”时期,我国有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,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,更加强调擦亮“投资中国”品牌,促进外资境内再投资,重点推进数据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动。对外投资的政策导向应既重视“中国经济”也重视“中国人经济”,促进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同时,通过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,鼓励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。
首页 / 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指明方向 政策亮点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支撑
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指明方向 政策亮点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支撑
1. 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明确了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,提出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、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、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等政策亮点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。
2. 建议强调通过提升消费能力与意愿、优化投资结构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等措施,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
3. 在开放方面,建议提出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,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,促进外资境内再投资,推动形成更为立体的开放格局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