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回顾
今日早盘,汽车行业领涨,一体化压铸、汽车零部件、汽车热管理等概念涨幅居前。
市场分析
消息面,3月28日,以“肇庆铸造 智造未来”为主题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压铸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在肇庆举行。在会上,中国压铸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成立,开启压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进程。中国铸造协会会长张立波表示,电动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,轻量化、一体化、新生态将成为新时代压铸产业的特征。据悉,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瓶颈依然在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上,其中车身重量降低、生产流程的突破、车身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提升,都对于打破瓶颈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件市场规模为21.5亿元,预计2024年将达到135.8亿元,2027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。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,中国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件市场自2023-2026年为高速成长期,年均增幅超过100%;2027年后,整体市场将步入稳定发展期。
一体化压铸相对于传统工艺优势显著,该技术大量节省了生产线成本和基础设施成本,显著降低生产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。一体压铸机一次压铸加工的时间仅为80-90秒,每小时能完成40-45个铸件,一天能生产1000个铸件;而传统工艺冲压焊接成一个部件至少需要两个小时,一体压铸的生产效率明显更高。同时,由于应用了新的合金材料,压铸件的表面粗糙度可达Ra0.8-3.2μm, 足够光滑,基本不用再进行机加工。一体压铸显著减少了生产的时间成本。国内平均每个焊装车间配备 200-300名生产线工人,采用一体压铸技术后,基于生产流程的简化,所需的技术工人至少能缩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。
一体压铸技术将造车精度级别提高至微米级别,显著提高原材料回收利用率。传统制造工艺下,车身用料复杂,原材料回收利用率低。而一体式压铸零部件是由金属液一次充型完成的,因此其材料单一,回收时可直接将废料融化制造其他产品,保证了白车身制造过程中极高的原材料回收利用率。
一体化压铸产业链
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货,双方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。一级供应商不仅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应总成及模块,还与整车制造商相互参与对方的研发和设计,属于整车制造过程中参与度最高的供应商。压铸机的工作对象以铝、镁合金为主,汽车是最主要的下游。往前看,车用压铸件面临两个发展趋势:随着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要求的提升,单车用铝量有望增加,带动压铸工艺渗透率提升;大型压铸机制造技术的突破有望使压铸件朝着大型化和集成化发展,更多大型结构件有望用压铸来完成。
一体化压铸浪潮将至,整车厂加速入局。一体化压铸降本增效明显,特斯拉Model Y采用一体式压铸后底板总成,可将下车体总成重量降低30%,制造成本下降40%;2022年3月末,特斯拉表示柏林超级工厂一辆Model Y的完整生产周期仅10小时,生产效率大幅提升。未来一体压铸产品有望从后底板拓展至前舱、前底板+电池托盘(三电壳体有望通过CTC车身一体化等技术进一步减重)等零部件,单车价值量有望提升至万元。除特斯拉外,布局一体化压铸的企业包括:1)蔚来、小鹏、理想、华为小康、小米、高合等新势力车企;2)沃尔沃、大众、奔驰、福特等国际车企;3)长城、长安、一汽、吉利、东风等自主品牌。结合压机引进时间及20万以上车型一体化压铸技术布局情况来看,民生证券预计2024年有望迎来一体化压铸车型上市热潮,行业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,预计2025年国内一体化压铸件市场规模有望达299亿元。
一体化压铸上游壁垒较强,中游先行者先发优势明显。一体化压铸件相比普通压铸件体积更大、形状更复杂,需采用超大型压铸机、定制化模具、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,同时在生产中需对真空环境、压射、冷却等环节严格把控,全流程品控与稳定性要求较高的know how,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。短期来看,各压铸企业前期持续投入,资本开支较大,良率受材料、模具、压机设备等因素限制,先发企业不断积累经验,迭代工艺,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;中期来看,随着一体化压铸产业链中游标的的激增,行业竞争逐步加剧,技术/客户有望助力压铸企业破局,利好压铸企业;长期来看,一体化压铸技术较为成熟,头部压铸企业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,部分自主品牌整车厂有望参与中游生产,行业形成千亿市场规模。
(本材料由京东肯特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提供,不构成对客户任何形式投资操作的建议,在任何情况下,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信息而提供保证。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粘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)